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清初四高僧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清初四高僧是指明末清初著名的四位僧人畫家,即釋弘仁(俗名江韜,號漸江)、髡殘(俗名劉介丘,號石谿)、八大山人(俗名朱耷)和石濤(俗名朱若極,法名原濟),史稱四畫僧。他們皆為明末遺民,八大山人和石濤更是明宗室後裔,明亡後,俱削髮為僧;他們大都懷抱亡國之痛,隱逸於山林,寄情書畫,游於翰墨,作品表現不羈的個性,講究筆墨而師法造化,尤其強調以生活體驗為主,抒發自我識見,頗富創造精神。與當時領導畫壇,左右時風,被視為「正統」的清六家的崇尚模擬古人的作風完全相反,可視為與之對立的革新派,並為清代繪畫開啟新的契機,而在中國繪畫史上,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
  四畫僧在藝術上各具獨特造詣,作品風格亦自不同。如:弘仁,師法元代倪瓚(倪雲林)而能變化,用筆勁挺方折,凝鍊明快,畫面呈現秀峭簡淡、明淨冷逸的世界,頗具清靈之氣,人謂「前有雲林,後有漸江」,可見其高遠境界;同時,也由於他宗法倪瓚,使得冷逸之風盛行於清初畫壇,更憑恃其倡導,而有「新安畫派」的形成。髡殘與石濤並稱「二石」,擅畫山水,長於乾筆皴擦,取法宋元名家,尤得力於王蒙,人謂其山水有王蒙遺意;作品縱橫開闔,大氣蓬勃,透露出一股蒼莽沉雄的氣魄。
  八大山人,名朱耷,在寫意花鳥畫方面的成就卓著,繼承並發展了明代陳淳、徐渭以來的水墨寫意傳統,對日後的揚州八怪和近代皆有深遠的影響。他的筆墨奔放而凝斂,形象誇張,不拘於形似,而以意象為主,所謂「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所畫魚、鳥,多白眼朝天,強烈地表現出孤獨的性情;而其山水則師法董其昌,多畫殘山剩水、老樹枯枝,意境荒寒冷寂,頗與其淒涼身世和冷落情懷相呼應,鄭板橋就謂其畫作「墨點無多淚點多」,寄寓了亡國之痛;八大山人秉持奇倔的藝術性格,使其畫作獨樹一格,別具性靈,而在藝術上開創新的意境。
  石濤又號苦瓜和尚,擅畫山水,筆墨縱橫變化,構圖新穎,不落前人窠臼,尤其主張師法自然,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風格獨特,險中求奇,意境深遠,可謂山水畫史上的第一人;同時,他喜畫黃山,與梅清、梅庚、戴本孝等開創了「黃山畫派」。此外,他亦善畫蘭竹,隨意揮灑而法度謹嚴,王原祈曾評論說:「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予與石谷(王翬)皆有所未逮。」所著〔苦瓜和尚畫語錄〕,議論宏博,奧理精微,是他繪畫思想的結晶,對日後的揚州八怪和近代皆有深遠的影響。
  明末清初之際,社會動盪,民族衝突,人心惶惶,帶給藝術家心靈上極大的衝擊,尤其明亡之後,遺民畫家滿腔悲憤化為筆墨淋漓,因而打破形式主義的耽溺,轉為追求文人畫的高逸境界,清初四畫僧正是其中典型。同時他們深厚的感情、高尚的人品及精湛的畫藝,亦為清代畫壇締造高潮,並贏得後人的景仰與學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清初四高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