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野莧菜 - 教育百科
ˇ
ˋ
ˋ
  • 漢語拼音 yě xiàn c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ě xiàn cài
解釋:
植物名。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高三十至八十公分。葉互生,三角狀廣卵形。雌雄同株,為穗狀花序,胞果球形。嫩苗可充野蔬,供食用,全草入藥,味甘性平。也稱為「綠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野莧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學名:Amaranthus viridis L. 科名:莧科 Amaranthaceae 中文名:野莧菜 俗名:山莧菜;鳥仔莧 植物型:一年生草本 其它:莖直立,近光滑。
知識 1:
其他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野莧菜
中文門名: 種子植物門
中文綱名: 雙子葉植物綱
紀錄類別: 維管束植物知識單元
生活型: 草本
中文科名: 莧科
拉丁種小名: viridis
生態分布: 台灣
拉丁界名: 植物界
花序種類: 圓錐(複總狀)
果種類: 其他
拉丁科名: Amaranthaceae
植物等級: 歸化
拉丁門名: SPERMATOPHYTA
學域-大分類: 植物-維管束植物類
拉丁屬名: Amaranthus
中文界名: Plantae
保育等級: 普遍
葉種類: 單葉
拉丁綱名: DICOTYLEDON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野莧菜
英文名: Amaranthus viridis
描述:
一年生草本,株高40-80公分;莖直立,全株光滑無毛,多分枝,莖梗綠色或淺紅色,無刺;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廣卵形,長3-9公分,寬2-6公分,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柄長2-4公分;圓錐花序,頂生或腋出;苞片卵形,膜質,先端芒刺狀;花被3片,廣披針形;雄蕊2-3枚,花密生,花具脫落性毛;胞果綠色,扁球形,表面具皺紋;種子黑色,近球形,具光澤。
分布:
熱帶非洲
作者: 周富三, 廖俊奎, 王豫煌, 林朝欽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