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解救雷納德舞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llet of Renaud´s Deliverance, the
作者: 徐進豐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單幕芭蕾歌劇。首演於1617年1月29日巴黎羅浮宮。貝拉維爾(M. de Belleville)編舞。皮耶.固耶朵恩(Pierre Guédron)、巴泰爾(Gabriel Bataille)、布謝(Antoine Boësset)與毛杜伊(Jacques Mauduit)共同作曲,劇本與總構思是杜郎(Durand)執筆,佈景、特效與服裝由佛郎其尼(Tomaso Francini)設計。故事內容:十字軍雷納德(Renaud)受魔女阿迷蒂(Armide)的魅惑,在舞蹈幽靈的誘引下身陷魔穴。兩位古羅馬武士企圖救他,但阿迷蒂施法將雷納德帶到她的迷人噴泉花園,武士們在神杖的幫忙下,首先打敗妖精與其後的六隻怪獸。為了解救沉溺於虛幻美夢中的雷納德,武士使用一巨大神盾破除魔咒。阿迷蒂匆忙趕來,欲奪回她的愛人,但再次被打敗,最後十字軍號召者 ── 隱士彼德宣告雷納德獲勝,景況大變,幻覺消失。結尾是每個人都加入的全體總舞。本齣作品是「芭蕾歌劇」的完美典型,是繼鬆散的「戲劇性芭蕾」與逐漸沒落的「假面舞劇」之後,一種新的舞蹈發展趨勢。這類舞蹈常以田野或武士故事為主題,在啞劇與歌唱的主導下,有一連串的行進式集錦芭蕾(Ballet à Entrée)被安排表演,不論是嚴肅或嘻鬧,最後均以總舞(Grand Ballet)做結束。舞者都是著盛裝的貴族,劇情不再被長詩文打斷,而是以歌唱取代,明顯是受義大利風格的影響。本歌劇令人驚歎的舞台效果與四次完全不同的場景變化,是由佛郎其尼在路易十三最喜愛的羅浮宮中的一間義大利式沙龍中製作出來的,由於是另搭舞台,並且不在室內演出,在當時是相當前衛。路易十三興致勃勃的參與,飾火魔一角,路伊尼斯公爵(Duc de Luynes)扮演雷納德;傑出舞者馬拉斯(Marais)演阿迷蒂。十七世紀時,女仕們只能參加最後的全體總舞,而不能參與和劇情有關的行進舞。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解救雷納德舞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