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赫爾巴特思想在德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rbartian Ideas' in Germany
作者: 楊洲松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德國教育學者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的思想初末在德國學術界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赫爾巴特死後的二十餘年,其弟子齊勒(T. Ziller, 1817~1882)大力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才逐漸受到重視,因而掀起所謂的赫爾巴特運動(Herbartian Movement)。
  赫爾巴特運動約起於一八六五年,由齊勒發表[教育性教學理論的基礎]而展開。齊勒是萊比錫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一所實驗學校和赫爾巴特思想發展中心。一八六八年,齊勒與其他的赫爾巴特主義者共同建立了「科學教育學協會」,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同時將赫爾巴特原來的系統教學四步驟「明晰、聯合、系統、方法」,改為 「準備、提示、比較、概括、應用」五步驟,使教學法系統完備,即所謂之五段教學法。
  赫爾巴特曾努力於教育學科學化,經齊勒宣揚受到重視,而成為大學一門學科,奠定了教育學學術的地位。耶拿大學先於一八七四年成立教育學院,並設立實習學校。齊勒的學生賴恩(W. Rein)與斯陶(K.V. Stoy)都曾在該大學擔任教育學教授,倡導赫爾巴特學說;學者們並組織「教育學研究學會」,探討重要的教育論題。
  赫爾巴特的學說在齊勒等人的提倡下,逐漸形成一股思潮。其中蘭格(Karl Lange)於一八七九年出版[論統覺]一書,對赫爾巴特教學過程的心理學基礎做了全面性研究,主張將心理學科學地應用於教育。另外,約夫(Christian Ufer)於一八八二年出版的[赫爾巴特教育學入門]對赫爾巴特論點做了全面的介紹,成為教師重要的參考資料。
  將赫爾巴特運動傳播至全世界的最力者是賴恩。賴恩除了將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進一步系統化外,並在一八八六年於耶拿大學開辦具赫爾巴特理論傾向的研究班,成為其他國家研究赫爾巴特思想的重鎮,各國紛紛前往留學,使得赫爾巴特的思想傳播到美國,掀起一股更為廣泛的赫爾巴特運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赫爾巴特思想在德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