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仰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ǎ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ǎng |
解釋:
[動] 1.抬頭。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2.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 3.敬慕。如:「敬仰」、「景仰」。《儒林外史》第九回:「如今若救出楊先生來,這一鎮的人,誰不感仰。」 4.舊時公文用語。上行文中置於懇、祈、請之前,表示尊敬,如:「仰懇鑒察」;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如:「令仰遵照」。《通俗編.政治》引孔平仲《談苑》:「今公家文移,以上臨下,皆用仰字。」 5.依賴。如:「仰仗」、「仰賴」。《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今吾眾雖多,能戰者少,前無可仰之積,後無轉饋之資。」 [名] 姓。如宋代有仰忻。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gióng |
音讀: | ióng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