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ā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ā |
解釋:
[動] 1.砍。如:「伐木」、「砍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2.征討、攻打。《左傳.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3.自誇。《論語.公冶長》:「願無伐善,無施勞。」《淮南子.脩務》:「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 4.割除。《聊齋志異.卷一.嬌娜》:「然症雖危,可治,但膚塊已凝,非伐皮削肉不可。」 [名] 1.功績、功勞。《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資治通鑑.卷九七.晉紀十九.穆帝永和元年》:「今戎事方興,勛伐既多,官未可滅。」 2.媒人。《儒林外史》第六回:「周親家家,就是靜齋先生執柯作伐。」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á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hua̍h |
解釋:
|
|
音讀: | hua̍t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