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元宵
ㄩㄢˊ ㄒㄧㄠ
yuán xiā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xiāo |
解釋:
1. 我國傳統節慶之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民間習慣通宵張燈,並有舞龍、舞獅、踩高蹺、猜燈謎、吃元宵等應景活動。
2. 一種將餡放在鋪有糯米粉的竹籃上,用雙手左右搖晃竹籃,使糯米粉均勻附著於餡上,如此重複數次而製成的球形食品。為元宵節的應時食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元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xi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元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似詞: | 1.【正月半】 |
對應華語: | 元宵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_元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Guân-siau
|
解釋:
|
|
同義詞: | 上元、上元暝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元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