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儿 | ||||||||||||||||||||
筆畫: | 6 | ||||||||||||||||||||
部首外筆畫: | 4 | ||||||||||||||||||||
注音: | ㄍㄨㄤ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部首: | 儿 |
部首外筆畫: | 4 |
總筆畫: | 6 |
注音: |
|
解釋:
1. 能由視覺器官接收,使人察覺物體存在的電磁輻射。
2. 明亮。
3. 時間。
4. 景色。
5. 榮耀、名譽。
6. 裸露。
7. 完、盡。
8. 僅、只。
9. 客氣話。用於對別人的恩惠、好處或來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儿 |
部首外筆畫: | 4 |
總筆畫: | 6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ā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light |
作者: | 章明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名詞解釋: 光是一種電磁輻射的能量形式,由它的振幅、波長、相位、偏極、傳播速度和傳播方向等來描述它的特性。雖然光有粒子和波動的雙重性質,但這兩種性質卻不能同時被偵測到,在某些情況下,光的性質像粒子,但一般而言,大部分光的理論都以波動方式描述。 當光由不透明物體的表面反射或散射,或當其穿透一透明物體時,光的某些特性會造成改變,藉著量測這些特性的改變量,即可得知物體的相關資料,如尺寸、形狀、溫度、速度、密度和受力狀態等等,故光在實驗力學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部首: | 儿 |
音讀: |
kng
|
解釋:
|
|
音讀: |
ko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