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分類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fēn lè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 lèi
解釋:
  1. 區分類別。
    【例】垃圾分類、檔案分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 lèi
解釋:
區分類例。如:「職位分類」。《書經.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稾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assification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具有相同屬性或特質的事物,或狀態提取出來,歸為一類,然後以一個通稱稱之,就是分類。如在所有的物體之中,以生命現象做標準,而分為生物與無生物;在生物當中又以能否運動做標準,分為動物及植物等,所以分類實際上含有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把不同的畫分出去兩種作用。
  照荀子的看法,分類的活動起源於心的認知作用。人經由感官與外物接觸,然後由心來判斷知覺之異同,凡同者則歸為一類,以一「共名」稱之,異者則歸於另一類,以一「別名」稱之。在荀子的哲學系統中,分類的活動與「名實」的問題相關聯,分類的原則是「同則同之,異則異之」,務必要求名實相符,名實是否相符最終會影響政治之良窳,就是儒家的正名主義。
  普通的分類標準及基礎是分類的目的或最重要的連接現象。人類之從事分類工作,一方面在簡化頭緒紛繁的萬事萬物;一方面在容易辨別類似事物所共有的特徵。就常見的分類而言,如生物之分類已是熟知的;如藝術分類則十分細膩;如心理功能的分類含智慧和意念。
  在教育活動中,分類工作是類化的最簡單方式,依事物的普通特徵而區分。各種分類都出自人為,即使依自然現象而分,仍然有不可避免的人工在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lassification
作者: 王梅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分類觀念從字義上解釋為「類別之形成」,分類能力實際上是生物與生俱來之本能,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分辨相似與相異事物,同時依據類別間之關係,將相似事物組成較大類別或較小之副類。例如音樂之樂器分為管樂器與弦樂器,而弦樂器又細分為吉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鋼琴等。所有人類感官所得之印象均可藉由分類而轉換成概念,同時抽象意念並非偶然浮現,而是這些思惟彼此間以一種順序方式相互關連。
  分類,簡單的說,就是分別異同,將各種事物的領域確定。凡性質相同的歸在一處,相異的把它們分開。分類目的,在於辨識與記憶事物的特質,使事物的觀念,有最佳的次序,排在我們的心中。大英百科全書定義科學分類為:「在求事物系統的建立,根據其重要性質,及彼此實際的關係,而互不相掩,及各求其至的族類。」事物的分類系統建立以後,尚要求族類的詳盡,及類與類間的互不相掩。所以分類應要注意根本區別,互相排斥,及詳盡與彈性等要點。
  分類系統大別為兩種:自然的與人為的。自然的分類法係顯示被分類事物的固有性質,分為(1)理論的:由各類複雜的至簡單的作比較;(2)幾何的:由各類所占空間作比較;(3)年代的:由各類所占的時間作比較;(4)生長的:由各類生長至完成作比較;(5)歷史的:由各類演進經過作比較;(6)進化的:由各類簡單至複雜的作比較。人為的分類法,係基於被分類事物的特性及偶然性,與事物的固有性無關,分為(1)動態的:依各類的分合變動;(2)字順的:依字的順序或形式;(3)數目的:依數目大小。
  人類最大的成就在於發現以文字表達之觀念可藉由書寫方式傳播給遠方或不同時代的人們。人類知識記錄於文件中,文件聚集成藏書,而藏書以系統型式排列而形成圖書館。圖書館排列圖書資料有依著者、書名、主題、或圖書外形等方式。而以主題來排列圖書一般咸認為是圖書館分類之目的。
  圖書分類是將主題或性質不同的書,分別歸類,並以簡單符號的組合,代表索書號碼,以便依號排架,按類得書。分類在圖書館實務上有3種不同但有關連性之名詞需要區別其意義。首先從字面基本意義為分類或編製圖書分類表之行為;其次為給予類號或將圖書資料賦與類號以表示其主題內容之行為;第三為圖書在書架上排列位置或是在分類式主題目錄中圖書所排列之目錄款項。顯然編製分類表為分類最基本的意義,其他二者均依附於它。
  圖書分類表一般主要由3個相關部分組成:(1)分類表(Schedule),依序列出所有類號,一般依層級順序細分,由最一般性至最特殊之主題排列。(2)標記(Notation),藉由符號來代表分類表之順序,標記使用數字、字母、數字與字母合併、或其他符號如數學符號或標點符號等方式表達。(3)字母筆畫式索引列出該分類表所涵蓋之主題及同義字與其分類號。
  在西元以前,西方各國對圖書資料組織方法,只有卡里馬朱製定的一種。直到西元812年,教會修院圖書館才開始另創新的組織系統。此後,又隔了將近500年,才又有St. Emmeram修道院圖書館分類系統出現。19世紀末期,有2種重要的分類系統,一為1876年杜威十進位分類系統(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一為1879年卡特擴展分類系統(Expansive Classification)。20世紀初葉,又出現了另幾種重要系統:1904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系統(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其後還有國際十進位分類系統(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冒點分類系統(Colon Classification)、布朗主題分類法(Subject Classification)、和布利斯書目分類法(Bibliographic Classification)等等。
  我國圖書分類始於孔子的六藝。但真正為貯藏的圖書編目分類的,應該是漢朝劉向劉歆父子。劉氏父子的[七略]為六分法,晉武帝太康年間,荀勖另創四部法,為四分法。綜合言之,我國圖書分類系統有劉向父子六分法、苟勖四分法、鄭樵在所編的[通志藝文略]所採用十二分法、杜定友的三民主義中心圖書分類法、1917年沈祖榮、胡慶生的仿杜威十進分類法、1922年杜定友的世界圖書分類法、1925年查修的杜威書目十類法補編、1928年王雲五的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1929年劉國鈞的甲國圖書分類法,1931年裘開明的中國圖書編目法、1934年黃星輝的普通圖書編目法、何日章、袁湧進的中國圖書十進分類法、皮高品的中國十進分類法及索引、1946年沈寶環編製的三民主義化的圖書分類標準、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1954年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1964年賴永祥修訂的中國圖書分類法、1975年中圖法編輯委會員的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及1977年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的[中國圖書分類法(試用本)]等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分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n-lu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依照事物的不同性質來做區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分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分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