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壇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n |
解釋:
1. 古代舉行祭祀的高臺。
2. 古代朝會盟誓及封拜大將時所設的高臺。
3. 宗教舉行法事的處所。
4. 用土堆砌成的矮圍籬。
5. 團體的總稱。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T´an |
作者: | 劉鳳學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名詞解釋: 祭祀場所;郊祀時禮儀舞蹈舉行場所。在古代,以土築成高台,帝王在台上舉行祭祀自然神的地方。當國家遇有大事;如盟誓或封拜,都以立壇表示隆重。祭祀或盟誓等,均有樂舞。 |
|
參照: 《說文》、《禮記.祭法》、蕭默《中國建築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tuânn
|
解釋:
|
|
音讀: |
tuân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