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岸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àn |
解釋:
[名] 1.水邊高地。《說文解字.屵部》:「岸,水厓而高者。」如:「河岸」、「海岸」。《詩經.衛風.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2.參見「岸獄」條。 [形] 1.雄傑、高峻的樣子。《漢書.卷四五.江充傳》:「充為人魁岸,容貌甚狀。」 2.高傲、莊嚴的樣子。如:「道貌岸然」。宋.黃庭堅〈定風波.萬里黔中一漏天〉詞:「鬼門關外蜀江前,莫笑老翁氣猶岸。」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huānn |
解釋:
|
|
音讀: | gā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