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易近人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平易近人
ㄆㄧㄥˊ ㄧˋ ㄐㄧㄣˋ ㄖㄣˊ
píng yì jìn r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1. 性情寬和,容易與人親近。
2. 內容淺顯,容易了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平易近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平易近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píng yì jìn rén | ||||||||
釋義:
指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語本《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後用「平易近人」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於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
|||||||||
典源: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歎曰:「嗚呼,魯1>後世其北面2>事齊3>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注解〕
(1) 魯:國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為魯侯。轄域包括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2)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
(3) 齊:國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
|||||||||
典故說明: 「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據《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載,周公和姜太公都因為輔佐武王打敗商紂有功,分別受封於魯和齊。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協助處理政事,就派他的兒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而姜太公上任五個月就回報他的政績。原來伯禽為了改革魯地的風俗和禮制,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姜太公則是簡化君臣之禮,順應齊地風俗來治理。周公在聽到伯禽遲於回報的原因後,就曾嘆氣說:魯國將來會臣服於齊國,因為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人民必定會來歸順。後來「平易近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來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如: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平易近人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