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并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ì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ī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ìng |
解釋:
[動] 1.合。通「併」。《文選.曹冏.六代論》:「自此之後,轉相攻伐,吳并於越,晉分為三魯,滅於楚,鄭兼於韓。」 2.兼有。《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非臣毀宗,夷族所能上報,喜懼參并,悲慚哽結。」《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副] 1.一齊。通「並」。《戰國策.燕策二》:「(蚌、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文選.左思.吳都賦》:「蓋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2.用於否定詞之前,以加強否定語氣,帶有反駁的意味。通「並」。如:「你以為他笨,我并不認為如此。」 [連] 而且。通「並」。如:「我支持這項決定,并加以宣導。」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īng |
解釋:
[名] 1.參見「并州」條。 2.大陸地區山西省太原市的別稱。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