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由道士手執這項法器,刺破紙製的枉死城鬼門,象徵解放無辜受難的冤魂。 是一個形狀類似「方天畫戟」的三叉法器。在執行齋教科儀時,如有舉行拔度等儀式,要刺破枉死城拯救遭受苦難的冤魂。 |
|
知識 1: 其他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戟 | |
功能用途: | 祭祀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台灣漢人民間信仰 |
文化區: | 台灣 |
族群: | 漢﹝Han﹞ |
紀錄類別: | 台灣漢人民間信仰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hi |
作者: | 劉鳳學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具名。一、古代兵器名。此種武器形狀似有勾刺的戈。商朝(西元前十六世紀∼西元前十一世紀)出土文物中即有「戟」之器物。二、禮儀舞蹈及儀式舞蹈《武舞》舞具之一。〔見《破陣樂》、《壽星隊》、《禮樂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ik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