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鼠忌器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投鼠忌器
ㄊㄡˊ ㄕㄨˇ ㄐㄧˋ ㄑㄧˋ
tóu shǔ jì q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u shǔ jì q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投鼠忌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u shǔ jì q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投鼠忌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u shǔ jì qì |
釋義:
想投擊老鼠,卻怕擊中老鼠身旁的器物而不敢下手。比喻想要除害,但因有所顧忌而不敢下手。語出《漢書.卷四八.賈誼傳》。 |
|
典源: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及庶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1>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亡2>戮辱。是以黥劓之罪3>不及大夫,以其離主上不遠也。 〔注解〕
(1) 憚:音ㄉㄢˋ,怕、畏懼。
(2) 亡:音ㄨˊ,通「無」。
(3) 黥劓之罪:古代的刑罰。在臉上刺字塗墨或割去鼻子,作為犯罪的記號。黥,音ㄑ|ㄥˊ,在臉上刺字、塗墨。劓,音|ˋ,割去鼻子。
|
|
典故說明: 西漢時的政論家賈誼,因為看到皇上身旁被許多小人圍繞,但卻沒有人敢舉發,而任他們為所欲為,於是決定前去勸諫。他見了皇上,就以「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作為譬喻,這句話是說大家明明想打討厭的老鼠,卻因為老鼠就在寶貴的器物旁,為怕傷及器物,所以不敢出手。這種情況正如眾人明明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段話,是把皇上比喻成珍貴的器物,而把四周的奸佞大臣比喻成有害的老鼠,完全圍繞著「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來說理。後來「投鼠忌器」被用來比喻欲除害,但因有所顧忌而不敢下手。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想擲打老鼠,卻擔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擊壞而不敢下手。語本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里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後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雲長問玄德曰:操賊欺君罔上,我欲殺之,為國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亦作投鼠之忌、擲鼠忌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投鼠忌器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