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興盛、繁榮。如:「昌盛」、「昌隆」、「得人者昌」。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昌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ā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āng |
解釋:
[形] 1.光明。如:「昌明」。《玉篇.日部》:「昌,明也。」《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2.恰當、美好。《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圖纍承彼洪族兮,又覽纍之昌辭。」唐.楊烱〈老人星賦〉:「獻仙壽兮祝堯,奏昌言兮拜禹。」 [動] 存活。《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名] 姓。如明代有昌海。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hiong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