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景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ǐng |
解釋:
1. 太陽光。
2. 風光、形象。
3. 情況、境遇。
4. 敬慕、佩服。
5. 戲劇中因布幕不同而劃分的段落。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ǐ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jǐng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yǐ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Scenes |
作者: | 朱則剛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名詞解釋: 在一般的用法上,「景」乃是畫面上呈現的景物或拍攝的場所。在實際應用上,景常是許多組畫面(shots)的組合。例如,教學影片中有一段的內容,是拍攝化學實驗室內老師帶領學生做化學實驗的過程。因此,這段劇情的場景,就是某校的化學實驗室。而這段劇情可能由許多段畫面來交代,包括實驗室的全景,老師示範講解的中景,學生聽講的中景,實驗儀器的特寫,學生做實驗情形的中景,老師巡迴實驗室觀察學生做實驗的情形的遠景等。這段劇情中每一段個別的畫面(如老師講解的中景)稱為一段畫面,而這些個別畫面的組合,即稱為一個景。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kí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