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歸屬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eeling of Belongingness
作者: 張景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心理學家馬士洛(A.H. Maslow)在其提出的需求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裡指出歸屬感是人類的心理需求之一。所謂歸屬感即是指每一個人在團體裡都希望能被接納、關懷或支持。一個人有了這些感覺,就會覺得自己是團體裡的一分子,和這個團體密不可分。
  馬士洛認為人天生就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喜歡群居,而且希望和別人交往。因此,當個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獲得滿足後,就會進一步希望獲得歸屬感。通常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都有參與或隸屬於一個特殊團體的需要,有時甚至會加入數個團體。譬如有人會因興趣加入集郵社、釣魚社等的休閒活動團體;有人則因政治理念而選擇參與政黨或政團。
  貝克(K.W. Back)研究指出凝聚力高的團體會使團體成員產生較強的歸屬感。由於凝聚力高的團體有積極的支持氣氛,因而使得團體成員產生安全與尊嚴的感覺。如團體成員因個人的焦慮而獲得其他成員的慰藉時,其焦慮得以減輕;或者是因參加一個團體而使其尊嚴提高(如成為獅子會、青商會的成員)。當團體成員獲得團體的接納、認可而感到安全和有尊嚴時,他對這個團體的向心力和歸屬感就會增加。
  目前社會上有些青少年會加入幫派組織,主要原因是因在家感受不到溫暖的氣氛,沒有家的感覺;在學校亦因課業不佳,而不為師長、同學接納。這些青少年由於無法從家庭和學校得到歸屬感,就向外發展,找尋和他一樣境遇的青少年,企圖從這些朋友中獲得歸屬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歸屬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更新說明
2020-09-26 16:06
邱俐瑜
 
※此為教育百科會員投稿的內容,其補充之教學素材,僅提供參考。
更新時間 2020-09-26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