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疋 |
筆畫: | 11 |
部首外筆畫: | 6 |
注音: | ㄕㄨ |
解釋: (1)使暢通。如:「疏通」、「疏解」、「疏導」。 (2)不熟悉、不親近。如:「親疏」、「疏遠」、「疏離感」、「人地生疏」。 (3)稀少、不周密。如:「稀疏」、「百密一疏」、「疏疏落落」。 (4)忽視、不注意。如:「疏忽」、「疏於教導」、「疏於防範」。 (5)分散。如:「疏散」、「仗義疏財」。 (6)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 (7)古時臣子上奏給皇帝的報告。如:「上疏」、「奏疏」、「拜疏」。 (8)注解古文義理的文字。如:「注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部首: | 疋 |
部首外筆畫: | 6 |
總筆畫: | 11 |
注音: |
|
解釋:
1. 使通暢。
2. 分散、散開。 3. 事物間空隙或間隔大的。與密相對。 ◎
4. 不親近、不熟悉。
5. 粗心、不注意的。
6. 空虛、不實在。
7. 粗糙、不精細的。
8. 一種古書上注解的文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疋 |
部首外筆畫: | 6 |
總筆畫: | 11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shū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三]shù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又音)s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疋 |
部首外筆畫: | 6 |
總筆畫: | 11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部首: | 疋 |
音讀: |
se
|
解釋:
|
|
反義詞: | 密 |
音讀: |
sòo
|
解釋:
|
|
音讀: |
soo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