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善盡美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盡善盡美
ㄐㄧㄣˋ ㄕㄢˋ ㄐㄧㄣˋ ㄇㄟˇ
jìn shàn jìn mě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n shàn jìn mě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盡善盡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反】一無是處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ìn shàn jìn mě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盡善盡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jìn shàn jìn měi | ||||||||||||||||||||||||||||
釋義:
形式優美,內容完好。語本《論語.八佾》。後用「盡善盡美」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滿已達極限。△「十全十美」 |
|||||||||||||||||||||||||||||
典源: 《論語.八佾》子謂〈韶〉1>:「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2>:「盡美矣,未盡善也!」 〔注解〕
(1) 〈韶〉:音ㄕㄠˊ,相傳為古代虞舜時的樂曲名稱,以簫為主樂器,舞者手執長簫,在幽悠清柔的簫音裡,緩緩起舞,故又稱〈簫韶〉。
(2) 〈武〉:周武王時的舞樂名,傳為周公所作,內容是歌頌武王武功。
|
|||||||||||||||||||||||||||||
典故說明: 「盡善盡美」一語原見於孔子對古代樂曲的評論。據《論語.八佾》記載,孔子認為上古時虞舜時所制定的〈韶〉樂「盡美」又「盡善」,周武王時所制定的〈武〉樂則「盡美」不「盡善」。意思是說:〈韶〉樂的音調極為優美,內容又能感動人心;〈武〉樂雖然音調旋律亦佳,但在意境上卻略遜一籌。孔子會有這樣的看法,其實與他的政治主張有關,虞舜時代的平和較近於孔子所嚮往的仁義之境,周武王雖亦為明主,但畢竟是以武力推翻紂王而取得政權,此則違背了孔子的理念,也間接影響孔子對當代音樂的評價。故孔子說的「盡美」和「盡善」,原來是指音樂的形式優美,內容完善,後來「盡善盡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滿已達極限,有時也作「盡美盡善」,如《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便是描述伯牙之琴藝發揮到極致時,可使老虎、猿猴都靜下來聆聽。
|
|||||||||||||||||||||||||||||
書證:
|
|||||||||||||||||||||||||||||
辨識: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語本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後形容事物極為完善美滿。唐˙韓愈˙與崔群書:比亦有人說足下誠盡善盡美,抑猶有可疑者。亦作盡美盡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盡善盡美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