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印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石印
ㄕˊ ㄧㄣˋ
shí yìn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í yì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石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沈津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石印一名石版印刷。1798年,為捷克斯洛伐克人遜納菲爾德(Alois Senefelder, 1771-1834)所發明。用富於膠著性的藥墨,直接描繪字畫於天然多微孔的石印石面上;也可寫原稿於特製的藥紙上,待稍乾後,將藥紙覆舖於石面,強力壓之,揭去藥紙,字畫即翻印於石版上。印刷前,利用水油相拒原理,先用水拂拭,趁水未乾,滾上油墨,則石面有字畫之處粘著油墨,它處則無。然後舖紙壓之,即印成書頁。我國引用石印術印書,始於清光緒2年(1876)。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石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