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砷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ē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ē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rsenic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As原子量74.9216,原子序33,價數+3、+5。在100℃出現蒸發現象,615℃會產生昇華現象,而沒有熔點,比重5.727。不溶於水,溶於冷的H2SO4或HCl,溶於HNO3或熱的H2SO4會形成亞砷酸或砷酸。大部分砷化物都是有毒的,食入時會有下列症狀:反胃、嘔吐、腹瀉,更進一步會造成休克或死亡,慢性毒性的影響導致皮膚色素的剝落、改變造血作用、降低肝臟和腎臟的作用。可以做為銅與鉛合金的硬化劑。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砷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