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立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ì |
解釋:
[動] 1.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於沼上。」 2.豎起。如:「豎立」、「立竿見影」。《水滸傳》第三一回:「又將兩扇門立在牆邊,先去吹滅了燈火。」 3.設置。如:「立廟」、「私立小學」。《書經.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 4.制定、訂定。如:「立法」、「立案」、「立憲」。 5.建樹、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存在。如:「獨立」、「誓不兩立」。 [副] 即刻。如:「立刻」。《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劍堅,故不可立拔。」 [名] 1.姓。如春秋時魯國有立如子。 2.二一四部首之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i̍p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