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肉 |
筆畫: | 7 |
部首外筆畫: | 3 |
注音: | ㄍㄢ |
解釋: (1)動物體內分泌膽汁及其他物質的消化器官。分左右兩主葉,呈赤褐色。肝臟中除了有膽汁可以促進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其肝細胞亦可幫助維持血糖的恆定和正常血壓,具有新陳代謝及解毒等功能。如:「肝病」、「肝炎」、「肝臟」。 (2)比喻人的心性、情感。如:「心肝」、「忠肝義膽」、「肝腸寸斷」。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肉 |
部首外筆畫: | 3 |
總筆畫: | 7 |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肉 |
部首外筆畫: | 3 |
總筆畫: | 7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肉 |
音讀: |
kan
|
解釋:
|
|
音讀: |
kuan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