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能見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éng jiàn dù
解釋:
  1. 正常視力能夠辨識目標物的最大距離。也就是視力所能辨識的清晰度。
    【例】今天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有濃霧,能見度差,你要小心開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能見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éng jiàn dù
解釋:
正常目力能辨識目標物的最大距離。也就是目力所能辨識的清晰度。如:「今天高速公路上霧很濃,能見度很差,開車要小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能見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sibil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視距或視程(visual range)。應用於室外環境時,係在白天或夜晚有光源時於一給定之方向,人眼可以看見並辨認一顯著目標之最遠距離。空氣中之透明度與明亮度,能影響可見物體之距離。大氣能見度之定義通常是指標準視力的人在當時天氣條件下,在水平方向上能夠從天空背景中將黑色目標物區別出來之最大距離,實際上即為水平能見距離。其判視之方法有二:一為盛行能見度,是指白天時由不同之多數方位所能視別之最遠暗色目標物距離,夜晚時則由不同之多數方位所能視別之最遠未聚焦光源之距離。另一方法為氣象範圍,即以觀測者眼力之極限判斷水平最遠之暗色物體,此距離即為視程。大氣能見度與氣象條件及大氣污染程度密切相關,大氣中之粒狀物(如硫酸鹽、硝酸鹽、碳粒等)對大氣能見度造成之影響較大,氣狀污染物之影響較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能見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visibility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正常目力能看清楚和辨別目標物體的最大距離。白天,一般選擇離觀測點不同距離的目標物來測定。夜晚,常選擇觀測點周圍一定距離上光源的燈光來估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能見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