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柱鼓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膠柱鼓瑟
ㄐㄧ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
jiāo zhù gǔ s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āo zhù gǔ s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膠柱鼓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āo zhù gǔ s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膠柱鼓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jiāo zhù gǔ sè | ||||||||
釋義:
鼓,彈奏。「膠柱鼓瑟」指將瑟的弦柱黏固,而後彈奏它,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語本《文子.道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 |
|||||||||
典源: 《文子.道德》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1>調2>瑟3>。聖人者,應時權變,見形施宜。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論世立法,隨時舉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故相反也,時務異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 〔注解〕
(1) 柱:琴瑟上繫弦的木條。
(2) 調:音ㄊ|ㄠˊ,演奏、彈奏。
(3) 瑟: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
|
|||||||||
典故說明: 「膠柱鼓瑟」典源作「膠柱調瑟」,出自於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話。老子說:如果有人單拿一代的法制,卻要求能歷代適用,以為不能有所不同。這種作法,就好像有人先用膠把瑟的弦柱黏住了,再來演奏它,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了。事實上,通達道理的人會隨時勢環境變化來通權達變,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所立法制也就不同。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會不同,並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們有所不同,而是古今時勢已經改變了。所以後代的君王不應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而是要去學習古代君王因應時代需求的立法觀念,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後來「膠柱鼓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將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時就不能調節音調的高低。語本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膠柱鼓瑟,三峽相連,一般樣水,何必定要中峽?亦作膠柱調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膠柱鼓瑟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