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艸 |
筆畫: | 9 |
部首外筆畫: | 5 |
注音: | ㄍㄡˇ |
解釋: (1)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不苟言笑」、「不敢苟同」。 (2)姑且、暫且。如:「苟安」、「苟全」、「苟活」、「苟延殘喘」。 (3)假如。如:「苟非其人」、「苟若有之」。 (4)苟且:A>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生」。B>胡亂之事。如:「男女苟且」。C>敷衍了事。如:「因循苟且」。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艸 |
部首外筆畫: | 5 |
總筆畫: | 9 |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艸 |
部首外筆畫: | 5 |
總筆畫: | 9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ǒ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艸 |
音讀: |
kóo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