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諮詢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諮詢
ㄗ ㄒㄩㄣˊ zī xú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基本資料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ī xú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nsultation |
作者: | 洪有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諮詢是兩個人員的互動歷程,一是諮詢者(Consultant),也就是專家,另一是需求諮詢者(Consultee),尋求專家協助以解決工作或生活、感情上所面臨的非其能力所能克服的問題或困難(Coplan, 1970) 學校中的諮詢是諮詢者與需求諮詢者共同發展出協助學生方法的歷程(Keat, 1974),換句話說,教育與輔導上的諮詢主要是專家提供資訊與建議給與當事人有關的重要人物,如父母、教師、朋友、行政人員甚至輔導者,使其對當事人有充分了解,並獲得必要的助人知識與技能,對當事人問題的解決更有幫助。 由此可知,諮詢牽涉到下列三種人物(楊世瑞,民79): 1.當事人:有困難的個人、組織或單位。 2.需求諮詢者:想要解決該問題或困難的人。 3.諮詢者:協助需求諮詢者以解決當事人問題的人。 布朗(Brown)等認為諮詢歷程,必須建立在幾個基礎上:(1)互相信任;(2)坦誠溝通;(3)共同確定問題所在;(4)運用彼此的人力資源以探討可能解決問題的策略;(5)共同負責履行並評估所擬的策略。 諮詢不同於諮商(Counseling)或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因為後二者是對當事人提供直接服務,而諮詢則是間接性的服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