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通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ō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ōng |
解釋:
[形] 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的。如:「水管不通了。」 2.流暢、暢達。如:「暢通」、「四通八達」、「你的作文寫得不夠通順。」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老殘遊記》第一回:「當年也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 3.順利。如:「星運亨通」。 4.靈活、不閉塞。如:「圓通」、「開通」。 5.淵博。如:「通人」、「博學通儒」。 6.共同的。如:「好逸惡勞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義也。」 7.整個、全部。如:「通宵」、「通盤考量」。《孟子.離婁下》:「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副] 全、都。如:「通通上去」。《紅樓夢》第二八回:「他說的我通不懂,怎麼不該罰!」 [動] 1.到達。如:「通到」、「通往」。《國語.晉語二》:「道遠難通,望大難走。」 2.往來、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無」。《漢書.卷三七.季布傳》:「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 3.報告、通曉。如:「通知」、「通報」。《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 4.明白、了解。如:「通曉」、「精通」。《漢書.卷七二.王吉傳》:「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 5.男女間發生不正常的關係。如:「私通」、「通姦」。《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漢書.卷五五.衛青傳》:「(鄭)季與主家僮衛媼通,生青。」 [名] 1.熟悉某種事物的人。如:「中國通」、「萬事通」、「數學通」。 2.量詞:(1)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2)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hang
|
解釋:
|
|
反義詞: | 毋通 |
音讀: |
tho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