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醇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ún |
解釋:
1. 酒味濃郁。
2. 質樸。
3. 純一不雜。 4. 化學上指分子中含有羥(ㄑㄧㄥ)基(OH)的有機化合物,也就是烴分子上的氫原子被羥基所取代後的產物。醇類一般呈中性,低級醇易溶於水,多元醇帶甜味。常用於有機合成中,可作為溶劑、清潔劑、飲料、燃料等。如甲醇、乙醇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ú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Alcohol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名詞解釋: 烴分子上的氫原子被羥基(-OH)取代後的衍生物。但芳香烴環上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後之取代物屬於酚類而不屬於醇。一元醇的通式為R-OH(R-代表烴基)。按所連接的烴基不同可分為:脂肪醇(羥基間接和芳香環相連),如苯甲醇(C6H5CH2OH);環醇(羥基和脂環相連),如環己醇(C6H11OH)。依分子中羥基的多寡 ,可分為:一元醇(如乙醇)、二元醇(如乙二醇,(CH2OH)2)、多元醇(如甘油HOCH2-CHOH-CH2OH)。按羥基連接的碳原子的性質可分為:伯醇(RCH2OH,如乙醇),仲醇(R2CHOH,如異丙醇(CH3)2CHOH),和叔醇(R3COH,如叔丁醇(CH3)3COH)。乙醇俗稱酒精,是最普通的一種醇。多數醇類是以酯態存在於自然界。醇一般都作為溶劑,有機工業原料和葯用等。低級醇中戊醇的毒性最強,為乙醇的8倍。一般醇的毒性取決於烷基的結構,若該種烷基與毒性更強的基結合時,會增加醇的毒性,如硝基醇、鹵代醇等比母體醇更毒。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sû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