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頭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ㄧㄝ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一]tóu[二]to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ㄨˋㄅㄛˊ˙ㄗㄧˇㄕㄤˋ˙ㄉㄜ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ㄊㄡˊㄌㄨˊ」、「ㄖㄣˊㄊㄡˊ」、「ㄋㄧㄡˊㄊㄡˊ」。
  2. ㄊㄡˊㄈㄚˇㄏㄨㄛˋㄈㄚˇㄒㄧㄥˊㄖㄨˊ:「ㄒㄧˇㄊㄡˊ」、「ㄒㄧㄠˇㄆㄧㄥˊㄊㄡˊ」、「ㄙㄢㄈㄣㄊㄡˊ」。
  3. ㄕˋㄨˋ˙ㄉㄜㄎㄞㄕˇㄏㄨㄛˋㄐㄧㄝˊㄕㄨˋㄌㄧㄤˇ˙ㄍㄜㄉㄨㄢㄉㄧㄢˇㄖㄨˊ:「ㄎㄞㄊㄡˊ」、「ㄐㄧㄣˋㄊㄡˊ」、「ㄘㄨㄥˊㄊㄡˊㄎㄞㄕˇ」、「ㄕㄢˋㄜˋㄉㄠˋㄊㄡˊㄓㄨㄥㄧㄡˇㄅㄠˋ」。
  4. ㄕˋㄨˋ˙ㄉㄜㄌㄧㄤˇㄉㄨㄢㄖㄨˊ:「ㄌㄧㄤˇㄊㄡˊ」。
  5. ㄗㄨㄟˋㄑㄧㄢˊㄇㄧㄢˋ˙ㄉㄜㄖㄨˊ:「ㄊㄡˊㄐㄧㄤˇ」、「ㄊㄡˊㄆㄞˊ」、「ㄇㄞˇㄆㄧㄠˋㄕˊㄐㄧˋ˙ㄉㄜㄇㄞˇㄊㄡˊㄐㄧˇㄆㄞˊ˙ㄉㄜ。」
  6. ㄗㄞˋㄒㄧㄢㄑㄧㄢˊ˙ㄉㄜㄖㄨˊ:「ㄊㄡˊㄐㄧˇㄊㄧㄢ」、「ㄊㄡˊㄌㄧㄤˇㄋㄧㄢˊ」。
  7. ㄕㄥˋㄒㄧㄚˋㄏㄨㄛˋㄘㄢˊㄩˊ˙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ㄌㄧㄥˊㄊㄡˊ」、「ㄧㄢㄊㄡˊ」。
  8. ㄕㄡˇㄌㄧㄥˇㄖㄨˊ:「ㄊㄡˊㄌㄧㄥˇ」、「ㄊㄡˊㄇㄨˋ」。
  9. ㄌㄧㄤˋㄘˊㄐㄧˋㄙㄨㄢˋㄋㄧㄡˊㄌㄩˊㄌㄨㄛˊㄧㄤˊㄓㄨㄉㄥˇㄕㄥㄔㄨˋㄏㄨㄛˋㄙˋㄊㄡˊ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ㄊㄡˊㄋㄧㄡˊ」、「ㄙㄢㄊㄡˊㄧㄤˊ」。
注音:
解釋:

2. ㄘˊㄓㄨㄟˋㄩㄥˋㄩˊㄘˊㄨㄟˇㄖㄨˊ:「ㄕˊ˙ㄊㄡ」、「ㄇㄨˋ˙ㄊㄡ」、「ㄑㄧㄢˊ˙ㄊㄡ」、「ㄏㄡˋ˙ㄊㄡ」、「ㄑㄩㄢˊ˙ㄊ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u
解釋:
  1. 人或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
    【例】人頭、牛頭
  2. 頭髮或髮式。
    【例】平頭、三分頭
  3. 物的起點或頂、前端。與「尾」相對。
    【例】源頭、船頭、車頭
  4. 上等的、最好的。
    【例】頭獎、頭等
  5. 開始、最初。
    【例】開頭、頭一次
  6. 首領。
    【例】頭領、頭目
  7. 賭博或交易中所抽取的錢財。
    【例】抽頭
  8. 量詞:(1) 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
    【例】一頭牛、三頭羊、兩頭蒜 (2) 計算事情的單位。
    【例】一頭好親事
注音:
漢語拼音: tou
解釋:
  1. 詞綴。語法上用於詞尾的字。
    【例】舌頭、念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u
解釋:
[名]
1.人或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如:「人頭」、「牛頭」。
2.頭髮或髮式。如:「剪頭」、「剃頭」、「平頭」、「三分頭」。
3.首領。如:「他喜歡做頭。」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或被分割隊伍,隸屬諸頭。」
4.頂端或末稍。如:「山頭」、「將那竹子頭削尖。」
5.事情的端始或結束點。如:「你先提個頭吧!」、「衝過頭了!」、「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6.物體殘餘的部分。如:「請把那塊布頭兒拿來看看!」
7.賭博或交易中所抽取的錢財。如:「抽頭」。《水滸傳》第三八回:「小張乙道:『討頭的,拾錢的,和那把門的,都被他打倒在裡面。』」
8.人的代稱。如:「蒼頭」、「老實頭」、「冤大頭」。
9.量詞:(1)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兩頭蒜」。(2)計算事情的單位。如:「一頭好親事」。《水滸傳》第四五回:「只要證盟懺疏,也是了當一頭事。」
10.方位:(1)表示上、中等方位。如:「街頭行人多」、「夜頭風起覺神來。」(2)表示邊、前等方位。如:「潯陽江頭」。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形]
1.最前的。如:「頭獎」、「頭功」、「頭幾排」。
2.在先的。如:「頭兩天」、「頭幾年」。
注音:
漢語拼音: tou
解釋:
[綴]
詞尾:(1)接名詞。如:「罐頭」、「拳頭」、「舌頭」。(2)接動詞。如:「念頭」、「說頭」。(3)接形容詞。如:「甜頭」、「準頭」。(4)接方位詞。如:「後頭」、「上頭」、「外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 T´ou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服飾。即包頭之軟巾,又稱「 」。 頭有四帶;二條帶繫於腦後垂之,另二帶反繫頭上,其中一作折帶,反繫頭上,使令曲折附於頭上。故亦稱「四腳」、「軟裹」、「折上巾」。 頭在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時,即廣為使用,北周(西元557∼西元581)武帝(西元561∼西元577)時加以改良;初期使用軟帛垂腳;隋朝(西元581∼西元618)時以桐木為骨架,使頂翹起。唐(西元618∼西元907)時,始以羅代繒。惟帝服則腳上曲,人臣下垂。宋朝(西元960∼1279)時, 頭有種種不同的形式;如直腳、局腳、交腳、朝天(二腳呈上翹狀)及順風等 頭。以下各樂舞人員多著 頭;《打球樂隊》、《諢臣萬歲樂隊》、《劍器隊》、《樂音王隊》、《禮樂隊》等。
參照:
《宋史》、《唐會要》、沈括《夢溪筆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â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首、腦袋。
  2. [[代] ] 第一的、最初的。
  3. [[副] ] 表示方位、地方或場所的詞尾。
  4. [[名] ] 居前的領導人物。
  5. 詞綴,可加於某些詞語後。
  6. [[名] ] 根本、源頭。
  7. [[名] ] 事情的開端。
  8. [[副] ] 時間的開始階段。
  9. [[名] ] 碎屑、一點點。
  10. [[名] ] 事、物的前端。
  11. [[名] ] 最初得到的東西。
  12. [[量] ] 果菜或貨物批發時,大、中盤商用來計算一大籮菜或是一批貨的單位。一頭等於半擔或一籮,一擔就是兩頭。
  13. [[名] ] 一方、一邊。
  14. [[名] ] 指頭髮。
音讀: thiô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音讀: thô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ㄡˊ

1. 人或動物頸處以上之部分。如:「人頭」、「牛頭」。《說文解字.頁部》:「頭,首也。」《淮南子.脩務》:「遂入不返,決腹斷頭,不旋踵運軌而死。」《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欲赴佗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

2. 頭髮或髮式。如:「剪頭」、「剃頭」、「平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紅樓夢》第一回:「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顛顛,揮霍談笑而至。」

3. 首領。如:「他喜歡做頭。」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或被分割隊伍,隸屬諸頭。」宋.趙升《朝野類要.卷一.故事.等子》:「等子之上,謂之忠佐軍頭,皆由百司人兵親兵及隨龍人年勞升為之。」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端的是佳人領袖,美女班頭。」

4. 頂端或末梢。如:「山頭」、「將那竹子頭削尖。」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一:「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唐.白居易〈自覺〉詩二首之二:「結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唐.杜牧〈池州清溪〉詩:「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司馬懿引敗兵奮死突出重圍,佔住了山頭。」

5. 事情之端始或終點。如:「你先提個頭吧!」、「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唐.賈島〈不欺〉詩:「掘井須到流,結交須到頭。」宋.王炎〈清平樂.一盃椒醑〉詞:「三百六旬過了,明朝卻是年頭。」《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知縣相公坐堂是個好日子,止望發頭順利。」《紅樓夢》第五回:「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6. 人之代稱。如:「冤大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申蘭平日畢竟試得他老實頭,小心不過的。」《老殘遊記》第九回:「那老蒼頭進來問姑娘道:『申老爺行李放在什麼地方呢?』」《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也是個老滑頭,聽他說總不肯迎上去。」

7. 當方位:

⑴ 表示上、中等方位。如:「街頭行人多」、「夜頭風起覺神來。」唐.杜甫〈題鄭十八著作丈〉詩:「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唐.元稹〈壓牆花〉詩:「春來偏認平陽宅,為見牆頭拂面花。」唐.李山甫〈山中寄梁判官〉詩:「更無塵事心頭起,還有詩情象外來。」《三國演義》第二一回:「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

⑵ 表示邊、前等方位。如:「潯陽江頭」。《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田豫》:「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譟而起,兩頭俱飛,出虜不意,虜眾散亂。」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8. 最前的。如:「頭獎」、「頭幾排」。《三國演義》第六二回:「誰敢建頭功,去取二將寨柵?」《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如今遺下許多短命賊種,縱掙得潑天家計,少不得被他們先拔頭籌。」《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魯小姐頭胎生的個小兒子,已有四歲了。」

9. 在先的。如:「頭兩天」。《醒世姻緣傳》第六一回:「再說狄婆子臨死頭一年,分給了狄希陳十封銀子,共五百兩。」《紅樓夢》第八一回:「我看你近來的光景,越發比頭幾年散蕩了;況且每每聽見你推病,不肯唸書。」

10. 賭博或交易中所抽取之錢財。如:「抽頭」。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急急光陰似水流,剛求百計搜。使行錢,在城打著課頭。」《水滸傳》第三八回:「小張乙道:『討頭的,拾錢的,和那把門的,都被他打倒在裡面。』」

11. 物體殘餘部分。如:「請把那塊布頭兒拿來看看!」

12. 兩種動作同時進行時,用「一頭」以為副詞。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三折:「既是這等,待我一頭開門,一頭念詩你聽咱。」《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巡檢一頭行,一頭哭。」

13. 當量詞:

⑴ 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之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兩頭蒜」。《平妖傳》第三回:「只見一頭大角鹿,在坡下吃草,那鹿見有人來便跑。」《紅樓夢》第四○回:「劉姥姥道:『一個蘿蔔一頭蒜。』眾人又笑了。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

⑵ 計算事情之單位。如:「一頭好親事」。《水滸傳》第四五回:「只要證盟懺疏,也是了當一頭事。」《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頭親事,不知你可情願?」

㈡˙ㄊㄡ

當詞尾用:

⑴ 接名詞。如:「拳頭」、「舌頭」。《薛仁貴征遼事略》:「今兵兩向放過石頭去,在上又用石頭打,再閃過,爭奈嶺上矢石如雨!」《儒林外史》第二回:「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紅樓夢》第四一回:「有木頭的杯取個子來,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

⑵ 接動詞。如:「說頭」。《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小僧果與新荷有奸,一時念頭差了,供招是實。」《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耐心坐坐,若轉得快時,便是沒想頭了,他若好意留款,必然有些齎發,明日顧個轎兒抬你去。」《西遊記》第六九回:「好獃子,倒也有些論頭!既如此說,你兩個護持在此,等老孫去問他個名號,好與國王救取金聖宮來朝。」

⑶ 接形容詞。如:「準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若是弄得到手,連你們也帶挈得些甜頭。」《西遊記》第三二回:「好大聖,你看他弄個虛頭,把眼揉了一揉,揉出些淚來。」《文明小史》第五三回:「人家得了他的甜頭,自然把他捧鳳凰一般捧到東,捧到西。」

⑷ 接方位詞。如:「上頭」、「外頭」。唐.齊己〈觀李涼處士畫海濤〉詩:「葉撲仙槎擺欲沉,下頭應是驪龍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前頭走的還跑了幾個,後頭走的,反被前頭的拉住,一時跑不脫。」《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對門這茶館後頭就是你們生員們寫狀子的行家,你要寫就進去寫。」

注音: ㈠ㄊㄡˊ ㈡˙ㄊ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