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齊 |
筆畫: | 14 |
部首外筆畫: | 0 |
注音: | 1.ㄑㄧˊ 2.ㄗ |
解釋: 1. (1)平整。如:「整齊」、「齊一」。 (2)達到同樣的高度或長度。如:「草深齊肩」。 (3)同時、同樣做一件事。如:「齊唱」、「齊步走」、「百花齊放」。 (4)整理、整治。如:「齊家治國」。 (5)完備。如:「齊備」、「齊全」。 (6)使同等、一致。如:「齊心」。 2. 齊衰:一種喪服。以粗麻布製成,衣旁有滾邊。如:「古代祖父母去世,須著齊衰,服期一年。」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部首: | 齊 |
部首外筆畫: | 0 |
總筆畫: | 14 |
注音: |
|
解釋: |
|
注音: |
|
解釋:
1. 平整、劃一。
2. 完備。
3. 整治、料理。
4. 使同等、一致。
5. 共同、同時。
6. 達到同樣高度或長度。
7. 聲韻學上齊齒呼的簡稱。 8. 戰國七雄之一。故址位於今山東省、河北省南部一帶。 9. 朝代名:(1) 南齊(西元479∼502)。南朝諸朝之一,蕭道成篡宋稱帝,國號齊,都建 康,後為蕭衍所篡 (2) 北齊(西元550∼577)。北朝諸朝之一,國號齊,建都鄴(ㄧㄝˋ),為北周所滅。 10. 姓。 |
|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齊 |
部首外筆畫: | 0 |
總筆畫: | 14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三]jì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qí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zhāi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四]z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齊 |
部首外筆畫: | 0 |
總筆畫: | 14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部首: | 齊 |
音讀: |
tsê/tsuê
|
解釋:
|
|
音讀: |
tsiâu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