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東方異腕蝦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東方異腕蝦
英文名: Heterocarpus sibogae
描述:
東方異腕蝦又俗稱為蝦母,是臺灣宜蘭大溪與屏東東港兩大深海漁港常見的經濟性蝦種。最主要的特徵是在第三腹板處有一個大紅斑。額角上緣約9-26個齒,額後齒約3-7個,額角下緣約6-13個齒。頭胸甲上有三個稜脊較為明顯,分別為後側緣脊、眼後脊和鰓甲脊。第一和第二腹節背緣有明顯的葉片狀脊,第三及第四腹節背緣末端分別有一大刺,兩大刺約等長。第二步足較長者腕節可分出17-30小節,較短者則有6-11節。除了腹板上的深色紅斑,身體其餘部位呈淡紅色,步足上有深紅色色塊,卵呈亮藍色。
分布:
分佈於馬達加斯加到安達曼海的印度洋,以及包含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斐濟、萬那杜、薩摩亞、東加和法屬玻里尼西亞的西太平洋區域。深度在150-950公尺深。
作者: 海大海生所甲殼類實驗室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海洋生物百科
學名: Heterocarpus sibogae
介紹: 臺灣深海常見的蝦類,棲息在水深150-950公尺,因為鮮藍色的卵顏色十分醒目,使抱卵的母蝦十分顯眼,故俗稱“蝦母”。異腕蝦身上雖然沒有發光器,但具有特殊的噴光行為,在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光暈,功能如淺海的烏賊噴墨,暈眩捕食者的視線以便逃跑。東方異腕蝦的發光化合物,蓄藏在肝、胰臟中,再從口中噴出淺藍色光暈,可持續噴出約半分鐘,最長可達10分鐘之久。
資料來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_東方異腕蝦
資料來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學習資源海洋生物百科資料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