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箬 - 教育百科
ˋ
ˊ
部 + 9 畫 = 15 ruò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竹皮。俗稱為「筍殼」。
  2. 篛竹:常綠灌木植物,葉子闊長,邊緣稍白,背面有細毛。莖稈可製成筆管、煙筒,葉子可製成斗笠或包粽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ò
解釋:
[名]
1.竹皮。「篛」的本字。《說文解字.竹部》:「箬,楚謂竹皮曰箬。」
2.竹名。稈細柱形,高約一公尺,葉片很大,可包粽子及做斗笠等。同「篛」。《玉篇.竹部》:「箬,竹大葉。」
3.箬竹的葉子。同「篛」。唐.柳宗元〈柳州峒氓〉詩:「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籜。竹莖外、筍殼外或是植物莖稈外的硬葉。
    例如:剝箬 pak ha̍h(剝除竹筍的外殼)、竹箬 tik-ha̍h(竹籜)。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