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罔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3 畫 = 8 wǎ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g
解釋:
  1. 用繩線編成以捕捉動物的器具。
    【例】罔罟
  2. 誣陷。
    【例】罔民、罔屈
  3. 欺蒙。
    【例】欺天罔君
  4. 沒有。通「無」。
    【例】藥石罔效
  5. 憂愁、失意。通「惘」。
    【例】悵罔
  6. 迷惑、困惑。通「惘」。
    【例】迷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g
解釋:
[名]
1.用繩線編成捕捉動物的器具。網的初文。《易經.繫辭下》:「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資治通鑑.卷三二.漢紀二十四.成帝元延三年》:「南驅漢中,張羅罔罝罘,捕熊羆禽獸。」
2.災禍、冤屈。《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紅樓夢》第七八回:「既忳幽沉於不盡,復含罔屈於無窮。」
[動]
1.誣衊、陷害。《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2.欺騙、蒙蔽。《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
3.沒有。通「無」。如:「藥石罔效」。
[形]
1.惆悵失意的樣子。通「惘」。《文選.宋玉.神女賦.序》:「罔兮不樂,悵然失志。」《資治通鑑.卷八二.晉紀四.武帝太康十年》:「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遷尚甚罔悵。」
2.迷惑、困惑。通「惘」。《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副]
不可、不要。表示禁止。通「毋」。《書經.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縱已之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ó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姑且、將就。
    例如:我是罔講爾爾。Guá sī bóng kóng niā-niā. (我是姑且說說而已。);罔食 bóng tsia̍h(將就著吃)、罔飼 bóng tshī(姑且餵養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