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鞘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ˊ
部 + 7 畫 = 16 qià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o
解釋:
  1. 裝刀劍的套子。
    【例】刀鞘、劍鞘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ào
解釋:
[名]
1.刀套。如:「還刀入鞘」。唐.盧照鄰〈劉生〉詩:「翠羽裝刀鞘,黃金飾馬鈴。」
2.用來盛裝銀物,以便轉運的中空木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儘著響馬賊趕著百十個牲口,馱了銀鞘,往小路上去了。」
注音:
漢語拼音: shāo
解釋:
[名]
拴在鞭子上頭的細皮條。《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長鞘馬鞭擊左股,太歲南行當復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eath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某些細菌的細胞會聚生成鏈狀,其外圍會被一層中空管狀結構所包覆,此一管狀結構稱之為鞘。通常一條管狀的鞘內,包圍了數個細菌,其略圖如下。
  鞘的生成是為了使細菌更容易和固體表面接觸,因為大部份的有鞘細菌是生活在貧養的水生環境中,隨著水流的流動,絲狀的有鞘細菌也隨之漂動,由水中吸附養分,並接觸水中少量的能量來源。此外,鞘還可以保護細菌免受捕食者 (predator),例如原生動物 (protozoa)及寄生弧菌 (Bdellovibrio)及寄生蟲(parasites)的吞食。有鞘細菌包括:分枝菌屬(Sphaerotilus)、Haliscomenobacter、Lieskeella、纖毛菌屬(Leptothrix)、三股菌屬 (Phragmidiothrix)、分枝絲菌屬(Clonothrix)及繡菌屬 (Crenothrix)等七種,其中Sphaerotilus及Leptothrix是被廣為研究的。在某些特殊情形下,鞘的外圍可能覆蓋了金屬氧化物,如:纖毛菌屬的有鞘細菌會有氧化鎂或氧化鐵覆於其表面,而分枝菌屬中的S. natans常被歸於「污泥真菌」(sewage fungus),它是分枝菌屬中唯一的一個「種」,通常會在受污染之流動水體排放口的高濃度區出現,其能在活性污泥法曝氣槽中生長良好,由於其絲狀結構長且糾結在一起,所以亦是活性污泥法曝氣槽中污泥膨化的原因。【1. P. Singleton and D. Sainsburg, 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1978;2. R. M. Atlas, Microbiology—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1988;3. L. M. Prescott,J.P. Harley and D. A. Klein, Microbiology, 3rd ed., 199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ù
又音: siò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用來套住刀、劍的硬殼。
    例如:刀鞘 to-si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