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骨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0 畫 = 10 [一]gū[二]gú[三]gǔ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動物體內支撐其身體的支架總稱或其單獨部位。如:「骨骼」、「骨盤」、「脊椎骨」。
  2. 支持物體的架子。如:「傘骨」、「鋼骨」、「龍骨」、「扇骨」。
  3. 氣概、風度。如:「風骨」、「傲骨」。
  4. 骨肉:比喻血統關係最接近的人,像父子、兄弟等。如:「骨肉團圓」。
注音:
解釋:

骨頭:比喻人的個性。如:「他是個硬骨頭,欺辱不得的。」

注音:
解釋:

骨碌:滾轉的樣子。如:「電話鈴響,他一骨碌從床上坐了起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
    【例】筋骨、骨骼、脊椎骨
  2. 像骨骼一樣能支撐物體的架子。
    【例】鋼骨、傘骨
  3. 氣概、風格。
    【例】傲骨、俠骨柔情、仙風道骨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骨朵兒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骨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脫胎換骨」。
2.支撐物體的架子。如:「龍骨」、「鋼骨」、「傘骨」。
3.氣概、風格。如:「傲骨」、「風骨」。唐.王維〈少年行〉四首之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4.姓。如隋代有骨儀。
5.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骨朵兒」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骨頭」、「骨碌」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ne
作者: 郭志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解剖學名詞。骨的作用是支撐身體(支撐體重),隨附著其上肌肉的收縮而運動。骨骼腔可以保護內部的柔軟組織。骨組織中有破骨和造骨細胞,受荷爾蒙的影響,經常進行骨的破壞、吸收和新生的作用,有體內鈣代謝貯藏庫的任務。其構造外側為骨膜、緻密質和海綿質等。四肢長骨內有骨髓。骨髓內有很多血管,骨髓分紅色骨髓和脂肪多的黃色骨髓兩種。紅色骨髓有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
    例如:骨架 kut-kè。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