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髡 - 教育百科
播放
部 + 3 畫 = 13 kū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ūn
解釋:
  1. 剃髮。多用於刑罰。此刑罰始於秦代,隋唐後漸廢。
    【例】髡髮、髡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ūn
解釋:
[動]
1.剃髮。多用於刑罰。《說文解字.髟部》:「髡,𩮜髮也。」《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因直言觸忤劉璋,被璋髡鉗為徒隸,因此短髮。」
2.剪去樹木的枝葉,使之光禿。《齊民要術.卷五.種槐柳楸梓梧柞》:「十年之後,髡一樹,得一載,歲髡二百樹,五年一周。」
[名]
古代剃去男子頭髮的刑罰。始於秦代,隋唐後漸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u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用刀子刮去表皮上的東西或刮去薄薄的表皮。
    例如:髡喙鬚 khun tshuì-tshiu(刮鬍子)、髡番薯 khun han-tsî(刮地瓜皮)。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