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 教育百科
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吳哲夫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清乾隆37年(1772)歲杪,安徽學政朱筠向清高宗建言「臣在翰林,常繙閱前明永樂大典,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從其類。然古書之全,而世不恆覯者,輒具在焉。臣請敕擇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書亡復存,藝林幸甚。」高宗交予大學士劉統勳研議,認為可行,遂因此演變成為修纂〔四庫全書〕的大業。當四庫開館輯校〔永樂大典〕之初,高宗即下令「實在流傳已少,其書足資啟牖後學、廣益多聞者,即將書名摘出,撮取著書大旨,敘列目錄進呈,俟朕裁定,匯付剞劂。」館臣因就此項諭旨,具體提出將〔永樂大典〕中輯出之書釐分為應刊、應抄、應刪三等級,並上請「其應刊、應抄各本,均于勘定後即趕繕正本進呈,將應刊者即行次第刊刻。」高宗不僅批准此項建議,而且特別增派總管內務府大臣一同經營「所有武英殿承辦紙絹、裝潢、飯食及監刻各事宜。」乾隆38年(1773)首批〔永樂大典〕輯本雕板刷印告成,計有〔易緯〕、〔漢宮舊儀〕、〔魏鄭公諫續錄〕、〔帝苑〕4種20卷。其後,金簡建議用木活字排印,以省卻經費。高宗認為立意甚佳,而於39年下令「將武英殿現辦四庫全書之活字版,著名為武英殿聚珍版」。此後,武英殿利用聚珍版共排印了書籍134種,連用最初雕版印刷的4種,共計刊印四庫全書珍本秘籍138種,世人稱之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詳目可參見武進陶湘所輯〔書目十三種.武英殿聚珍版書目〕。41年為使此叢書廣泛傳播,乃頒發到各省,並准所在翻版通行,東南各省乃相繼照本開雕,計「江南凡八種,江西凡五十四種,福建凡一百二十三種,浙江凡三十九種,卷帙多寡不一,以福建為最富,以浙江為最精。」武英殿聚珍版各書因而風行一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