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朝 - 教育百科
sān zhā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zhāo
解釋:
1.正月初一為一歲年、月、日之始,故稱正月初一為「三朝」。《漢書.卷八一.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唐.顏師古.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都賦》:「春王三朝,會同漢京。」
2.三日、三天。唐.李白〈上三峽〉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3.俗稱新婚、產後第三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炙顖。」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一折:「雖沒甚房奩送,倒也落的三朝吃喜筵。」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cháo
解釋:
1.古代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場所,分為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漢.鄭玄.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2.三個朝代或三個帝王。宋.蘇軾〈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三朝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三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