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行 - 教育百科
ˋ
sān xì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xìng
解釋:
孝行、友行、順行三種德行。《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háng
解釋:
1.晉本有上、中、下三軍,後增設中行、右行、左行三支步兵,稱為「三行」,為的是避天子用六軍之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文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晉.杜預.注:「晉置上、中、下三軍,今復增置三行,以辟天子六軍之名。」
2.三排、三列。唐.柳宗元〈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詩:「袖中忽見三行字,拭淚相看是故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行」是〔周禮.地官.師氏〕所載貴族子弟的德育,即養成三種倫理善行,包括:(1)孝行,孝順父母的行為;(2)友行,尊崇賢良的行為;(3)順行,敬事長上的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