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下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 è
解釋:
  1. 脊椎動物的下頷。 ◎
  2. 節肢動物口器的第二或第三對附肢。成體時,形狀極小,末端堅硬,上長許多短毛,有助於咀嚼。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下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 è
解釋:
節肢動物口器的第二或第三對附肢。成體時,形狀極小,末端堅硬,上長許多短毛,有助於咀嚼。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下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ē-kok
又音: ē-khok、ē-g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下巴。一般稱「下巴」為「下頦」(ē-hâi),「下顎」多在面相當中使用。
    例如:男天平,女下顎。Lâm thian-pîng, lí ē-kok. (看面相時,男性要看額頭,女性要看下巴。)
  2. 下巴
同義詞: 下頦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下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下頦下顎喙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