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並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部 + 7 畫 = 8 bìng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一起、同時。如:「並列」、「手腦並用」、「群雄並起」、「齊頭並進」、「並行不悖」。
  2. 而、且。連接詞。如:「並且」、「他到補習班報名,並繳交補習費。」
  3. 用於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如:「事情並非如此。」、「你別誤會,我並無惡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並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ìng
解釋:
  1. 且、而且。
    【例】並且
  2.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並排著。
    【例】並肩、並列、並駕
  3. 一起、同時。
    【例】相提並論、群雄並起、兩案並存
  4. 用於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
    【例】所謂民主並非可以不守法。
  5. 相當於「連」、「同」。
    【例】並此淺近的原理亦不能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ìng
解釋:
[動]
1.併合。如:「並案處理」。《楚辭.東方朔.七諫.自悲》:「冰炭不可以相並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唐.柳宗元〈駮復讎議〉:「旌與誅,莫得而並焉。」
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並排著。《莊子.馬蹄》:「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副]
1.一起、同時。如:「相提並論」、「異說並起」。《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2.用於否定詞前,以加強否定語氣。相當於「絕」、「決」。如:「事情並非如此。」、「你別誤會,我並無惡意。」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一折:「母親嚴教,並不敢喫酒。」
3.皆、俱。《戰國策.秦策一》:「文士並飭,諸侯亂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連]
且、而且。如:「這個案子,保證能完成,並能做得盡善盡美。」
[介]
相當於「連」、「同」。如:「並此淺近的原理亦不能明。」《漢書.卷四七.代孝王劉參傳》:「徙代王於清河,是為剛王。並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解釋:
[動]
依傍。通「傍」。《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唐.張守節.正義:「從河傍陰山,東至遼東。」明.歸有光〈先妣事略〉:「由千墩浦而南,直橋並小港以東,居人環聚,盡周氏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ī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平排、平列的。
    例如:並列 pīng lia̍t。
  2. [副] 放在否定詞之前,表示加強語氣,有反駁的意味。
    例如:並無 pīng bô(並沒有)、並毋是 pīng m̄-sī(並不是)。
音讀: phī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比較。
    例如:相比並 sio pí-phīng(相互比較)、我佮你無並。 Guá kah lí bô phīng. (我跟你沒得比。)
  2. [介] 比……。
    例如:伊並我較用功。I phīng guá khah iōng-kong. (他比我還用功。)
  3. [副] 最是、最為。
    例如:你並愛哭的。Lí phīng ài khàu--ê. (你最愛哭了。)
  4. [動] 倚靠在某個東西上。
    例如:彼堵壁足垃圾,你毋通並佇遐。Hit tóo piah tsiok lah-sap, lí m̄-thang phīng tī hia. (那堵牆很髒,你不要靠在那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