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元 - 教育百科
ˊ
zhōng yu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yuán
解釋:
  1. 即農曆七月十五日,有祭祀祖先亡魂的習俗。
    【例】中元普渡 △鬼節、中元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中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ōng yuán
解釋:
農曆七月十五日。本來是道教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之誕辰。因地官大帝掌管赦管,因此,道教會在這一天舉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因此,民間盛行為死去的親人舉行超渡法事,以消災祈福,化解怨氣。也稱為「中元節」、「盂蘭盆節」、「鬼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中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ong-gu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中元節。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七月十五日,在這一天除了要參加廟裡為孤魂野鬼所舉辦的普渡之外,也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在自家門口祭拜好兄弟,俗稱「拜門口」(pài mn̂g-kháu)。傳說如果供品太少或飯菜不夠豐盛就會遭到好兄弟的報復,所以中元節是一年之中祭品最多的節日。
同義詞: 七月半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中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