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火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簡稱救國團,民國四十一年(1952)十月三十一日於臺北市正式成立。成立之時正值政府播遷來毫不久,國家經濟困頓,百廢待舉,又面臨中共的嚴重威脅,先總統蔣中正衡察時代和青年需要,乃提出組織「救國團」的號召,希望藉此團結愛國青年,以完成中興大業。第一任主任為蔣經國。茲簡介救國團的組織定位、工作單位、工作項目如下:
1.組織定位:救國團成立至今已歷四十餘年,在組織定位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已有重大的轉變。成立初期,由於肩負反共復國的歷史使命,團務工作特重反共愛國與文武合一教育,青年活動的戰鬥氣息極為濃厚;加以初期辦理的學生軍訓和戰鬥訓練,均有賴軍方的指導、支援,因此救國團在體制上便隸屬於國防部。後來,為了契合社會脈動,團務工作範圍日益擴展,團務組織也陸續改革。民國四十九年,為了使軍訓納入正式教育體制,軍訓業務乃移交教育部接管。民國五十九年,救國團與國防部解除隸屬關係,並向內政部申請登記為社會運動機構。民國七十八年,因應[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組織法]的實施,復向內政部申請登記為教育性、公益性的社會團體,並向臺北地方法院辦妥財團法人登記,確立了救國團的法定地位。
2.工作單位:救國團的工作單位包括團務工作單位及青年服務事業單位。前者除總團部外,另在各省(市)、縣(市)、鄉鎮市區、中等學校、大專院校等設有團務指導委員會,以策畫推展團務工作及舉辦各項活動。後者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青年服務社、各地諮商輔導中心、青年活動中心(十五處)、青年山莊(十處)、學苑(六所)、、藝文中心(八處)等,負責辦理各類青年活動及服務工作。3.工作項目:救國團的工作方針主要在於協助青年建立自立自強觀念及反共救國的共識,其輔導、服務的對象包括海內外青年,也涵括學校青年及社會青年。歷年來,救國團除了積極辦理華僑(裔)及國際青年的服務工作外,也在學校裡輔導學生組織社團、推展活動,以增進學校教育的功能;同時也在社會上輔導各界青年成立社團、舉辦活動,以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至於救國團現階段的主要工作有三:  (1)辦理青年自強活動:包括寒暑期青年自強活動及平時青年休閒活動。
  (2)提供青年各項服務:如休閒、文化、社會、諮商輔導(即「張老師」),及海外青年等方面的服務。
  (3)推行愛國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時事教育、大陸研究及民主法治教育為主要內涵。
  總之,救國團是一個輔導青年、服務青年的機構,其中心目標則在於「團結愛國青年,完成中興大業」。四十多年來,救國團的工作成果已獲得社會的肯定和青年的認同,影響極為深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