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九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ǔ gōng
解釋:
1.古稱六府、三事為九功,是養民、教民的九項事功。《書經.大禹謨》:「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左傳.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
2.周代時九種職業所應繳交的賦稅。《周禮.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貢、九賦、九功之貳,以受其貨賄之入。」唐.賈公彥.疏:「謂九職之功,大宰以九職任之,成孰斂其稅,則是九功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九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九功指六府三事,包括水、火、金、木、土、穀六項資源及正德、利用、厚生三項政事,語見〔尚書.大禹謨〕;禹與益在討論治國方策時,禹說:「德惟善政,放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即是禹認為有德的君王,應完善的處理國家的政務,使人民養生送死皆不匱乏;而要達到養民的目標,必須把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六項民生物資,即水火金木土穀,視當地調配供需,使物盡其用。又鑑於天然資源有限,而人的慾望無窮,因此執政者除了要重視以上六項資源的供需外,還得配合推動三項政務:一是端正人民的品德,節制物慾,使有限的資源足供眾人共享;二是利用天然資源,製作民生器具,使生活更便利;三是使財貨交流,互通有無,輕徭薄賦,不奪農時,使人民致力於生產,而得豐衣足食。這六府三事合稱九功,執政者應視實際需要,依輕重緩急,妥善安排,推動實施,日久必會顯現功效;在百姓能安居樂業時,自然會歌頌君王的功德。
  儒家思想中認為施政以養民為本,注重六府三事;尤其是三事,務必貫徹執行,樹立德行,教人民以德為本之後,才能維持物質生活的進步。但後世對「利用、厚生」方面漸漸忽視,清初顧亭林、顏習齋等人遂有強烈批評;顏李學派主張教育應重實用,反對以章句訓話等無用之書本為教育內容,學者應明六府三事之道,實學實用,不僅有利於個人,亦有益於國家,以補偏救敝。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九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