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二胡 - 教育百科
ˋ
ˊ
èr h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èr hú
解釋:
  1. 樂器名。胡琴的一種,屬拉絃樂器。琴筒以木或竹製成,蒙上蟒皮或蛇皮。琴桿較南胡略短,二條絃。演奏時聲音低沉、清柔。
    【例】二胡是國劇的伴奏樂器,也可用於獨奏、伴奏和合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二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èr hú
解釋:
樂器名,擦弦樂器。張二弦,常以五度定弦,木製琴桿,琴筒多呈六角或八角形,蒙以蟒皮,皮上置琴馬。用竹製弓桿,張以馬尾,穿於兩弦之間演奏,屬胡琴類樂器之中音樂器。早期因流行於江南一帶,也稱為「南胡」。經常用於獨奏或合奏,屬於國樂樂團當中最主要的擦弦樂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二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胡琴類:
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樂器,由唐宋以來的奚琴、稽琴、胡琴演進而來。它廣泛地流傳在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台灣等地區。二胡這個名稱,在南方是專指獨奏用或在國樂隊用的一種,北方人稱為「南胡」。由於中國各地不同的習慣,也有稱為「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稱雖多,實際上都是同一種樂器。民國初年,劉天華先生根據了西方小提琴的優點,改良成現下國樂使用的二胡基礎架構,大量吸收小提琴演奏的優點。並且確定了二胡的定弦為內D外A,改變了民間藝人自由定弦的現實狀態。其材質多為紅木、紫檀、烏木及花梨木製成,琴筒多為六方型,也有圓形或八方型,蒙有蟒皮。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音色剛柔多變。由於流傳和使用的地區不同,演奏法大同小異,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風格和濃濃的地方色彩。二胡在國樂團中是主要的旋律樂器,既用之於獨奏,也適於合奏或伴奏,在民間戲曲的多種戲種中均為重要的伴奏樂器。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