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月節 - 教育百科
ˇ
ˋ
ˊ
wǔ yuè ji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ǔ yuè jié
解釋:
民間傳統節慶之一。參見「端午節」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五月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ltane; Bal Tanis
作者: 黎定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西元前300年蘇格蘭祈祝火神與生命之神的節日,也是慶祝迦太基人入後再生的節日,於每年五月一日舉行。五月節的慶祝包括了遊戲、默劇、歌唱、宴會和五月柱(May Pole)的豎立,以舞蹈來表現火和水,通常場地中央會升起一堆火,在祈禱的地方豎立十二個立石(standing stones),每個人手中拿一盞油燈。五月節與後來的芭蕾起源也有關聯。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月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端午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五月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ōo-gue̍h-tseh/Gōo-ge̍h-tsu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中秋節並列為民間三大傳統節日。有吃粽子和龍舟競渡等風俗,也會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
  2. 端午節
同義詞: 五日節、肉粽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五月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五月節肉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