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聲 - 教育百科
ˇ
wǔ shē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ǔ shēng
解釋:
1.宮、商、角、徵、羽五聲。《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
2.審理訴訟的五種方法。即辭、色、氣、耳、目。《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3.語音學上指陰平、陽平、上、去、入五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五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聲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的合稱,或稱五音。由低至高排列,相當於簡譜的1、2、3、5、6,即Do、Re、Mi、Sol、La。在此音列中,分別以各音作為主音時,則構成不同的調式,命名為宮調式、商調式等。中國傳統音樂的音階可分為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兩大類,漢族的各種音樂若按地域區分,南方的音樂多為五聲音階組成,北方的音樂多為七聲音階組成。例如昆腔中的南曲、北曲,最明顯的區別即在於此。但音樂作品的優劣並不取決於使用五聲或七聲音階。〔管子.地員〕最早記載五音的推求方式,是依三分損益法得出五音及相互的音程關係。〔淮南子.天文訓〕最早記載七聲音階為宮、商、角、繆、徵、羽、和,即1、2、3、#4、5、6、7,其中繆為變徵,和為變宮。〔隋書.音樂志〕記載的七聲音階,有清角,無變徵;即1、2、3、4、5、6、7。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子產論樂云:「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總之,在不同的音樂和音階形式中,五聲都是最重要的音級,六音、七音為五聲音階的一種裝飾,用以襯托和豐富五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