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師 - 教育百科
ˊ
rén sh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én shī
解釋:
  1. 教人道德倫理,為人處世的老師。
    【例】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人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én shī
解釋:
1.品德出眾,可以為人師表的人。《荀子.儒效》:「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
2.人的師長。《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禮記.學記》:「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人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師率指為人師表者。袁宏〔後漢紀〕有云:「經師易遇,人師難遭。」人師與經師相對,前者揩以道德人格、操守風範感格人心的良師;後者則指以博學多聞、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師。得到有知識學問者的傳授容易,得到有品德操守者的教誨困難,即如〔禮記.學記〕中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或以古人認為知識俱載於簡冊,具體可見,傳授較為容易;德行操守不只是認知問題,尤關乎個人修為與人格陶成,求訪善於誘人成德的人師,頗為不易。
  人師一辭亦見於〔孟子〕與〔荀子〕書。〔孟子.離婁篇〕中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裡「人師」不是一個名辭,可能是「人之師」的意思,是指自以為是,好人師法自己的人。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矜自是、好為人師是一般人常有的毛病,應以為警惕,不是正統觀念中的人師。
  〔荀子〕書中「人師」一辭,近乎能以王道平治天下的聖君,以聖君適足以為人群百姓的師長,因此亦可稱作「人師」。如〔儒效篇〕中說:「志意定乎內,禮節脩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此君義信乎人矣,通於四海,則天下應之如讙。是何也?則貴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議兵篇〕中別說:「凡誅非誅其百姓也,誅其亂百姓者也。……殷之服民所以養生之者地無異周人;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無幽閒辟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王制篇〕中也說:「王者之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田野什一,關市幾而不征,山林澤梁以時禁發而不稅。相地而衰政,理道之遠近而致貢,通流財物粟米,無有滯留,使相歸移也,四海之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勞。無幽閒隱僻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夫是之謂人師,是王者之法也。」所以荀子所謂的「人師」,也就是王者聖君,理想約為政者,可以做「人的典範」。王者施政得天下首重仁義,利愛百姓不分遠近親疏,能使四海若一家,得到天下人的尊崇,足以為人群百姓的師表,故可稱作人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